正在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上,滴滴出行董事長程維說,在博鰲碰巧跟李稻葵教授一起吃晚餐,就問他,分享經濟到底怎么定義?李稻葵說1989年有一個定義,但那個定義是資本家和工人之間分享利潤的分享經濟,并不是今天我們提到的分享經濟,所以,到今天為止并沒有一個很系統的研究什么是分享經濟、怎么發展分享經濟,它的背景、好處都不是很系統。但是在中國,這樣的口號已經明確的提出來了,而且是在很高級別的政府報告里面,所以今天我們還是非常超前的。
不錯,就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,支持分享經濟發展,提高資源利用效率,讓更多人參與進來、富裕起來 。
按照現有仍不完善的概念概括來給分享經濟下的定義是,分享經濟(Sharing Economy),也被稱為點對點經濟(Peer to peer economy)、協作經濟、協同消費,是一個建立在人與物質資料分享基礎上的社會經濟生態系統。
分享經濟包括不同人或組織之間對生產資料、產品、分銷渠道、處于交易或消費過程中的商品和服務的分享。這個系統有多種形態,一般需要使用信息技術賦予個人、法人、非營利性組織以冗余物品或服務分享、分配和再使用的信息。一個通常的前提是,當物品的信息被分享了,這個物品對個人或組織的商業價值將會提升。
當然,大部分概念都是相對的,分享經濟也不例外。分享經濟是相對獨享經濟而言的。傳統經濟時代是獨享的世界,獨享才能創造壟斷,才能保持穩定的現狀,也才能鑄就堅固的行業壁壘。以前倡導私人財產神圣不可侵犯。獨享經濟時代一個弊端是往往容易造成壟斷,進而束縛行業創新與進步;能夠導致資源大量閑置浪費,生產力得不到最大發展,資源配置達不到最佳狀態,最高效境地。
當然,獨享經濟之所以“獨享”一個歷史階段,與時代背景密切相關。資源能充分利用,配置能夠最為高效,一個最大的前提是供給側與需求側信息能夠暢通,能夠無縫對接,能夠分分秒秒計算的高效傳遞。在獨享經濟階段很難實現,主要是沒有手段。
互聯網的誕生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噴涌而出,移動社交的廣泛出現,以及美國房屋分享Airbnb、Uber與中國的互聯網巨頭BAT的誕生,讓獨享經濟逐漸走向后臺,分享經濟成功上位。例如:滴滴出行公司等互聯網叫車服務的出現,改變了出租車行業以及需求與供給的現狀。過去刮風下雨下雪、上下班打不到車的狀況已經改善。并且滿足了多層次的需求。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可以依次打出租車、快車、專車,車主中又可以叫豪華型與享受型。而互聯網叫車使得私家閑置車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和配置,百姓分享到了這些整潔、干凈、車況好、服務好的閑置車資源。這些閑置車司機分享了不同類型消費者的消費支出。互聯網叫車模式無論在哪個時間段都不可能打不到車。
分享經濟之下,人們的生活更趨向于簡潔化,越來越多的人走到眾享行列當中,不僅僅是主動的應用別人的眾享成果,更是將自己手中的閑置資源眾享給別人。
從中可以看出,分享經濟是以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等前期階段為代表的新經濟的表現形式之一。互聯網信息傳播的高效、透明、對稱給資源配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最佳方式。沒有新經濟就沒有分享經濟,沒有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,分享經濟就不可能誕生。互聯網平臺是信息出入口,在云端處理和匹配這些信息。移動互聯網是客戶和分享經濟參與體的信息獲取和發出的載體。
在新經濟時代,分享經濟絕對是新潮流,是下一個風口。獨享經濟的傳統思維,在新經濟下已經岌岌可危、難以存活下去了。蘋果跨界進入智能手機行業,取代傳統手機諾基亞老大的地位;微信跨界進入移動通訊領域,搶了三大移動運營商的飯碗;互聯網金融的出現讓傳統銀行戰戰兢兢做噩夢;AlphaGo使得人工智能對人類智能提出了大挑戰。
筆者始終堅持認為,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、智能化、物聯網、傳感技術等新經濟、新金融正在顛覆性的革傳統行業的命。結果遭遇到不少質疑甚至抨擊。但跨界與顛覆無處不在,互聯網正以前所未有之勢跨界、顛覆著所有行業。
分享經濟的潛力非常之大,在中國僅僅是在出租車等幾個少數行業、實體經濟、商業服務業等有所涉獵。比如,房屋分享Airbnb 已經在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,覆蓋34000多個城市,市場估值 255 億美元。而在中國基本處于空白狀態。
特別是分享經濟重點的人才與勞動力時間、技能的互聯網分享平臺也基本空白。由于體制機制原因,一大部分人才的潛能根本沒有發揮出來,而是為了一個食之無味、棄之可惜的鐵飯碗,屈就于一個國有或者根本不能發揮自己特長的單位。這些人才的才干與技能不僅被埋沒,不能給自己帶來回報,而且也不能讓全社會分享。網絡平臺在發揮人才、勞動力時間與才干共享經濟上大有潛力。
總之,分享經濟是下一個風口,而中國分享經濟的潛力非常巨大。
分享來源百度百家
,